录取通知书里的农业高科技(三夏进行时)
人民日报·2025-08-04 06:10
中国农业大学玉米育种成果 - 玉米种子"农大778"对黄淮海和东华北地区主要病害具有良好抗性,累计推广约1200万亩 [9] - 研发团队针对玉米锈病导致减产等问题持续攻关,增强品种抗病性 [9] - 团队已成功选育19个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累计增产80多亿公斤 [9] - 合作社试种"农大778"后,亩产稳定在1600斤左右,种植面积从2022年500亩扩大至2024年2000亩 [12] 安徽农业大学小麦育种研究 - 小麦种子"安农98"通过国家级审定,产量高、抗病能力强,抗倒伏、耐高温表现优异 [16] - 近5年选育并通过国审的小麦新品种达8个,新品种诞生周期至少10年 [17] - 分子育种实验室通过基因技术定向改良特定性状,提高育种效率 [16] - 加代室控温控光加速小麦生长,育种周期缩短约一半 [16]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种植技术 - 杂交水稻团队育成的骨干品种和主推技术为杂交水稻大面积节本增效作出突出贡献 [18] - 再生稻种植实现"一种两收",每亩地可节约成本约500元 [18] - 试验田每年筛选40个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最终仅2-3个品种进入大田推广 [19] - 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超400万亩,种粮大户广泛受益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