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基金与ETF表现对比 - 主动权益基金在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板块凭借个股挖掘能力阶段性跑赢ETF,年内17只业绩翻倍基金中10只为主动权益产品 [1][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长城医药产业精选等5只主动权益基金占据年度业绩榜前列,但规模增长显著落后于ETF [2][3] - 7只创新药主题ETF二季度规模增加129亿元至284亿元,7月至今再增近100亿元,而10只翻倍主动权益基金同期规模仅增58亿元至94亿元 [3] ETF规模扩张驱动因素 - 创新药、人形机器人等热点板块行情与ETF规模扩张高度绑定,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规模达154亿元,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年内净流入超80亿元 [3][4] - ETF凭借透明持仓、T+0交易机制和低管理费率吸引资金,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一个月规模翻倍吸金超百亿元 [6][8] - 被动跟踪机制使ETF能精准捕捉行业贝塔收益,资金偏好通过ETF快速布局高景气赛道而非依赖主动选股 [4][6] 行业结构变化与竞争格局 - ETF产品数量、规模及覆盖领域持续扩张,2025年新成立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通用航空等贝塔产品占比显著提升 [6] - 基金公司战略重心向被动投资转移,汇添富基金同时在主动权益和ETF领域布局港股创新药 [3][6] - 主动权益基金新发市场依赖绩优基金经理挂帅,但资金流入动能不足,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是少数规模超30亿元的主动产品 [3][6] 市场行为特征 - ETF短期投机属性明显,人形机器人主题ETF资金追涨杀跌,稳定币行情中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单月涨幅超40%但近期回撤逾7% [8][9] - 港股券商因流动性较差,资金集中涌入导致股价波动加剧,多家券商披露易方达基金持股超5% [8] - ETF自动调仓机制可能强化助涨助跌,而主动权益基金可通过布局低估个股平滑波动 [6][7]
赢了业绩输了规模!绩优主动权益基金遭ETF“偷袭” 什么情况?
证券时报网·2025-08-04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