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企人造太阳提速,新奥全球聚智发力氢硼聚变商用化
中国经济网·2025-08-04 14:41

可控核聚变行业动态 - 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由七家央企及地方国企联合成立,共同注资114.92亿元,增资后注册资本达150亿元[1] - 中核集团设立核聚变专项基金,首期规模达数十亿元,重点投向核聚变装置研发等关键技术领域[1] - 上交所举办"可控核聚变"产业沙龙,超过20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近30家金融机构参会[1] - 2024年全球可控核聚变市场规模为3314.9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3511.1亿美元[3] - 中信证券预计2030至2035年间全球核聚变装置市场规模有望达2.26万亿元[3] - 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2050年全球核聚变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万亿美元[3] 新奥集团氢硼聚变进展 - "玄龙-50U"装置实现全球首个氢硼聚变百万安培放电和秒级1.2T以上磁场条件[3] - 启动下一代装置"和龙-2"规划建设,计划2027年年中完成[10] - "和龙-3"设计目标为持续维持氢硼等离子体点火,展示净发电量且能量增益因子Q>3[10] - 采用矩阵式管理方式和扁平化管理结构,加快工程进度[10] - 累计投入超过40亿元进行氢硼聚变研究[8] - 目标2035年建成示范堆,采取"实验-点火-发电"三步走研发路径[10] 氢硼聚变技术优势 - 氢硼聚变燃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6] - 不产生高能中子、无放射性副产物,能高效直接发电[6] - 释放能量是核裂变的4倍,污染更小[6] - 相比氘氚聚变,不存在氚提取成本高和放射性问题[7] - 产物为α粒子,符合未来能源清洁、安全要求[7] 行业政策支持 - 2022年《"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支持受控核聚变前期研发[6] - 2023年可控核聚变被列为未来能源重要方向[6] - 2023年底中核集团牵头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6] - 2024年10月国务院国资委将核聚变列为重点未来产业[6] 国际合作与生态建设 - 新奥聚合全球11国75家合作单位和685位生态伙伴[14] - 启动氢硼聚变研究基金,资助18个开创性项目[14] - 计划扩大基金规模并向全球开放[15] - 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包括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13] - 发表13篇论文于《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专刊[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