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人区”里崛起“绿电银行”
辽宁日报·2025-08-05 09:06

公司技术与产品 - 公司是全球钒液流电池储能领军企业,占据全球相关领域六成市场份额,并连续两年入选全球独角兽企业榜单 [1] - 公司产品为集装箱式钒电池储能系统,一套系统可储存3000千瓦时电能,按每户家庭月耗200千瓦时计算,足够使用15个月 [1] - 公司钒液流电池安全性极高,无起火爆炸风险,日历寿命超25年,且钒在电池中不消耗,材料回收处理简单 [3] - 公司电堆已从第一代研发至第四代,功率翻了好几倍 [3] - 公司拥有500多项专利,核心部件已全部实现国产化,包括宽温域电解液配方和可批量化生产的电堆 [6] 公司发展历程与项目 - 公司于2008年由大连博融与大连化物所合作成立,开启跨界探索 [3] - 2012年,公司在沈阳法库县投运全球首个5MW/10MWh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是目前全球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储能电站 [4] - 2016年,全球首个现代化钒液流电池产业化基地在大连建成,标志着从实验室迈向量产 [4] - 2022年,公司参与建设的全球首个百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调峰电站在大连正式并网运行 [4] - 2024年,公司位于新疆的全球首座大型构网型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新华乌什250MW/1GWh)及位于吉林的全国首个严寒地区大型全钒液流电池共享储能电站等大型项目相继并网 [4] 行业背景与机遇 - 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加速崛起,其间歇性、随机性和波动性的短板凸显,导致风能“昼少夜多”与居民用电“昼多夜少”形成错配,大量清洁电能因无法即时消纳被弃用 [2] - 2019年中国“双碳”目标明确后,新能源装机量逐年提升,储能技术成为破局关键,在能源富余时储存电能,在需求高峰时稳定释放,解决弃电难题并保障电网稳定 [2] - 储能产业成为新能源并网的刚需,迎来发展黄金期 [2] 核心技术突破与成本 - 公司实现了最后一项核心部件离子膜的国产化,进口离子膜价格从每平方米六七百美元降至100美元 [6] - 国产化前不仅成本高昂,且没有交易权,依赖进口 [6] - 公司研发的电池具备优秀的环境适应性,能在新疆50℃高温和吉林零下几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正常工作,甚至应用于沙特炎热的沙漠 [6] - 宽温域电解液配方使电池工作温度范围达-35℃到5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