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释放“绝育雄蚊” 阻击基孔肯雅热
环球网资讯·2025-08-05 11:37
核心观点 - 公司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绝育雄蚊 通过以蚊治蚊策略阻断蚊媒繁衍链 有效控制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传播 [1][2][4] 技术原理 - 技术核心基于沃尔巴克氏体与蚊媒的共生关系 携带菌株的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后产生胞质不相容现象 导致虫卵无法孵化 [2] - 雌蚊一生通常只交配一次 与绝育雄蚊结合后产卵无效 通过持续释放可实现种群压制 [2] - 技术具有高度靶向性 仅攻击同种白纹伊蚊 不伤及其他昆虫和天敌 能有效维护生态平衡 [3] 生产能力 - 周产500万只绝育雄蚊 具备强大规模化生产能力 [1][4] - 采用自动化生产流程 包括恒温恒湿实验室培育蚊卵 机械臂分拣蛹虫 雌雄分离机筛选雄蛹 误差率低于0.5% [2] - 雄蛹羽化为雄蚊的误差率控制在0.3%以内 [2] 防控效果 - 在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试点中 白纹伊蚊控制率常态化超过90% 连续7年未出现登革热病例 [3] - 采用每平方米释放5只益蚊的滚地毯式策略 每周两次释放约100万只沃尔巴克雄蚊 [3] - 三周内蚊子数量可减半 6-8周内野生蚊群密度骤降80%以上 [3] 应用策略 - 释放比例按大于5:1执行 即每发现1只野生雌蚊释放5只以上绝育雄蚊 [3] - 与基层组织合作推进防蚊灭蚊应急处置工作 计划将技术应用列为常态化措施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