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概况与核心成果 - 中国地质调查局廊坊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完成东北典型黑土区地表基质调查 历时3年 覆盖黑龙江 吉林 辽宁及内蒙古共83个县 总面积41.17万平方千米 占全国黑土地总面积38% [1] - 项目获取测试数据超122万组 构建1∶250000精度为主 1∶50000精度为辅的调查体系 实现东北黑土地地表基质层首次系统调查与深度解剖 [1] - 首次划定黑土地可量化边界 以黑土层厚度≥20厘米 有机质含量≥15克/千克为指标 圈定黑土地分布面积38.75万平方千米 占调查面积94% [2] 科学发现与数据成果 - 在项目区地下5米至50米深度发现厚度大于20厘米的多层黑土 有机质含量15克/千克至77.5克/千克 为黑土形成演化研究提供新科学材料 [2] - 基于地表基质层构型与黑土层结构特征构建稳定性评价模型 划分稳定区 较稳定区 潜在不稳定区与退化区 稳定与较稳定区面积占比86.34% [2] - 构建综合质量评价模型 黑土地质量中等及以上区面积占比88.66% [2] - 计算2米以浅地表基质层全碳储量34.01亿吨 有机碳储量21.17亿吨 其中20厘米以浅表层碳储量5.64亿吨 为双碳目标提供数据支持 [3] 技术应用与治理逻辑 - 提出黑土退化防控需回归地质成因 建立基质先行治理逻辑 不同类型退化与地表基质层结构高度耦合 如土沙构型区易沙化 黏土粉沙构型区易盐碱化 土砾构型区面临破皮砾问题 [3] - 成果已在黑土地剥离工程 后备耕地遴选 耕地质量管理等场景应用 为国家黑土粮仓科技会战 黑土地保护利用重点专项提供技术支撑 [3] - 未来将拓展调查覆盖面 构建常态化监测网 提升耕地资源动态感知能力 推动耕地保护从表层治理向基质管理转型 [3]
划定黑土地“可量化边界”
人民日报·2025-08-06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