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证券:高温超导材料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重点围绕两大环节布局
智通财经网·2025-08-06 09:07

核心观点 - 高温超导材料技术持续突破 核心性能优势利好强电和高场等下游应用 行业预计借助下游验证和产业突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1] - 高温超导磁体作为核心应用下游 在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磁悬浮和商业航天电磁推进等场景发展潜力巨大 新应用场景不断涌现 [1]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和高温超导磁体等受订单带动最直接的中游环节率先布局 并持续跟踪下游多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和新应用场景挖掘 [1][13][16] 高温超导带材 - 高温超导技术是超导领域重要分支 利用临界温度高于液氮温区(77K 约-196℃)的超导材料实现零电阻导电和完全抗磁性 [2] - 对比传统低温超导(需液氦冷却 4.2K以下) 高温超导因冷却成本低和磁场强度高 适用于强电和高场等场景 [2] - 目前市场上高温超导材料以二代材料YBCO为主 伴随产业化提速和高效率产能投放 有望带动YBCO带材价格下降并催化产业化应用性价比提升 [2] - 预计2030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5亿元 2024-2030年间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为53.9% [2] 高温超导磁体 - 高温超导的零电阻和强抗磁性特性 在能源、交通、科研和医疗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6] - 2024年高温超导下游应用中磁体占比约为49.3% 重点场景包括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和超导磁控单晶炉等 [6] - 超导磁悬浮和商业航天电磁推进等新场景不断涌现 [6] - 高温超导磁体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提供更高强度磁场和更低冷却成本 优势放大为紧凑型装置设计和降低失超风险 [6] - 可控核聚变领域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应用开始提速 洪荒系列和星火一号等装置持续推进 [6] - 2025年7月中国聚变公司在上海挂牌成立 获得增资114.9亿元 将注重推动聚变工程化和商业化 引领高温超导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6] - 预计磁体将继续保持作为高温超导材料的最大应用下游并不断提升市场占比 [6] 产业链布局 - 高温超导产业链划分为上游原材料、中游带材及磁体、下游强电+高场两大应用方向 [13] - 下游应用包含超导电力、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高端制造、高速交通和医疗装备等若干子方向 [13] - 产业正处于加速应用落地 主产业链扩产以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产品售价的商业化初期关键阶段 [13]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和高温超导磁体等受订单带动最直接的中游环节率先布局 [13][16] - 持续跟踪下游多领域的商业化进展和新应用场景挖掘 [13][16] 投资策略 - 建议重点围绕高温超导带材及磁体应用两大环节布局 [16] - 高温超导带材环节:相关企业持续涌入带材行业 建议持续跟踪产能落地进展及产业验证情况 当前可围绕带材环节主要供应商的上市公司持股股东布局 [16] - 高温超导磁体环节:磁体作为目前高温超导带材占据半壁江山的应用下游 后续有望借助可控核聚变、超导感应加热、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磁悬浮与电磁推进等下游产业化进展提速 持续迎来订单利好催化 [16] 技术对比 - 低温超导(LTS)主要材料为锟钛系(NbTi)和锟锡系(Nb3Sn) 临界温度分别为4.2K和18.3K 冷却方式为液氨 适用磁场范围0-20T+ 主要应用于核磁共振成像(MRI)、可控核聚变工程、通用超导磁体和磁控直拉单晶等 供应商包括西部超导、BRUKER(德国)、LUVATA(英国)和JASTEC(日本)等 [3] - 高温超导(HTS)第一代材料为BSCCO 临界温度110K 冷却方式为液氨 适用磁场范围0-40T+ 主要应用于超导电缆、超导电机、超导感应加热装置、可控核聚变、NMR和磁控直拉单晶等 国内供应商包括上海超导、苏州新材料、上创超导和深创超导等 国际供应商包括SUPEROX(俄罗斯)、SUPERPOWER(美国)和THEVA(韩国)等 [3] - 高温超导(HTS)第二代材料为YBCO 铁基材料主要应用于超导储能和可控核聚变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