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物中的医学 让你大开眼界
北京青年报·2025-08-06 09:13

经脉漆人 - 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经脉漆人高14厘米,是西汉早期医学文物,与920支医书竹简同时出土,竹简内容可能为失传的扁鹊学派典籍 [1] - 经脉漆人身体表面用黑、白、黄、赤四种颜色细线标识人体经脉,对应中医"五色脉"理论,将中医使用经穴人体模型传统上推一千年 [2] - 专家推测漆人是汉代针灸教学用具,红色线代表主要经脉,白色线为分支经脉,左脚"太白穴"旁刻"盆"字可能指已失传的盆骨区域特殊治疗技术 [3] 针灸铜人与金医针 - 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王惟一铸造的针灸铜人刻有657个穴位,内藏脏器并采用"针入水出"的互动教学方式,配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碑刻详细记载设计原理 [2] - 1968年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医针长6.5厘米用于温熨,银医针用于放血,与《黄帝内经》记载的"毫针"特征相符 [2] 魏武王石枕 - 安阳曹操高陵墓出土的"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枕采用弧形凹槽设计贴合颈椎,通过加热产生温热效应缓解头痛,体现中医"温熨"疗法 [4] - 石枕是曹操尝试铜枕、银枕、木枕后的改良理疗工具,与华佗针灸治疗形成互补,代表中医外治法特点 [5] - 砭石热熨疗法被称为中医六术之首,《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等古籍均记载其治疗痔疮、痈疡等疾病的临床应用 [6] 夏颧外科手术器械 - 1974年江阴明代墓葬出土的夏颧外科器械包含平刃式(2.5厘米)和柳叶式(4厘米)手术刀,设计科学性与现代手术刀高度相似 [7] - 器械组件包含牛角柄铁圆针、铁镊、铁剪、木医针及猪鬃毛药刷,配套瓷淋洗壶、熏罐等构成完整手术护理链条 [8] - 霁蓝淋洗壶用于药汁淋洗患处,冰裂纹熏罐用于药物蒸汽治疗,证明明代中医外科已形成系统化工具与操作规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