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观察丨“美国在为自身的孤立和边缘化埋下种子”
央视新闻·2025-08-06 09:33

美印关税争端与贸易谈判 - 美国总统特朗普威胁大幅提高对印度输美产品的关税,并计划在25%的"对等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惩罚性关税,以施压印度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1] - 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对等关税"的生效日期从8月1日被推迟至8月7日[1] - 印度是美国"对等关税"威胁后最早与美国展开关税谈判的贸易伙伴之一,但多轮谈判因美国试图推动印度开放农业市场而陷入僵局[3] 印度对俄罗斯石油的进口立场 - 印度政府表示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立场未变,因印俄石油贸易多基于长期合同,"不是说停就能停的"[2] -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俄罗斯是其主要石油供应国,约占其总供应量的35%[3] - 印度日均进口俄油从2022年1月的6.8万桶大幅上升至2022年6月的112万桶,并在2023年5月达到215万桶的峰值[3] - 印度外交部声明称,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是由于俄乌冲突后传统能源供应转向欧洲,且美国当时"积极鼓励"印度进行此类进口以稳定全球能源市场[3] 美印关系的结构性变化 - 美印关系出现"结构性裂痕",从"主要战略伙伴"关系转变为特朗普扬言"即使印度经济崩溃我也不在乎"[3] - 印度奉行多极外交政策并强调经济主权,并非美国条约盟友,但被视为美国"重返亚太"的"关键战略伙伴"[4] - 印度拒绝在美国压力下开放农产品市场,因农业及相关产业贡献印度经济近20%,且近一半人口直接或间接依赖该行业[4] 美国关税政策的国际反应 - 美国对日本和欧盟等重要传统盟友也实施关税政策,迫使它们接受不平等协议以换取较低税率[5] - 欧盟委员会主席称15%的关税水平是"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但法国媒体批评此协议凸显欧盟的受制和软弱[5] - 日本媒体反思接受不平等协议是"纵容了美国的蛮横作风"[5] - 美国《时代》杂志文章指出关税政策基于"矛盾、一厢情愿的想法和对经济学的肤浅理解",给美国带来的是"海市蜃楼"[6] - 经济学家认为美国设立极高关税壁垒严重损害世界贸易体系,可能导致美国把世界其他地区推得更远,为自身孤立埋下种子[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