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宝华山的生态密码,藏在一段段影像里
镇江日报·2025-08-06 11:00
核心观点 - 江苏宝华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24台红外相机观测到多种野生动物活动 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鼬獾以及野猪、华南兔等 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1][2][3] - 科技手段(红外相机+样线调查)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观测效率 实现无干扰、全天候监测 并逐步扩展至江苏省多个生态区域[3][4] - 江苏省环科院计划进一步优化全省生物多样性观测点位布局 完善以智能观测设施为主的野外观测体系[5] 观测实施与设备部署 - 2024年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地建设 在宝华山核心林区和关键生态节点布设24台红外相机 覆盖森林、灌丛、溪谷等多元环境[2] - 红外相机具备无干扰、全天候、高效率优势 能捕捉夜间活动动物并避免人类干扰[3] - 除宝华山外 观测设备已扩展至溧阳天目湖、太仓金仓湖和白茆口湿地、锡山吼山森林公园、苏州高新区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泰州沿江湿地等多个区域[4] 物种观测成果 -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多次被红外相机捕捉觅食和警戒行为 体态健硕且毛色油亮[2] - 稀有小型食肉目动物鼬獾被记录刨土找虫行为[2] - 野猪种群活动范围扩大且频率增加 华南兔作为小型兽类优势种稳定存在 表明森林生态系统状态稳定且食物资源充足[3] 生态意义与未来规划 - 野生动物活动影像成为生态改善的数字凭证 基础物种繁荣印证生态系统健康[3] - 江苏省环科院将制定全省红外相机观测实施计划 优化加密观测点位布局 完善智能观测设施体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