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想打破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优势?“难,而且越来越难”
观察者网·2025-08-06 11:21
中国稀土产业主导地位 - 中国依托庞大储量和规模经济建立起完整稀土产业链,成本结构难以被竞争对手超越[1][3] - 中国稀土原料出口从1981年2800吨增长至1995年2.7万吨,首次超越美国并逐步淘汰海外竞争者[3] - 中国控制全球90%稀土冶炼与分离能力以及69%稀土合金冶炼能力,电力成本优势显著[5] - 通过出口配额和出口税政策促使全球磁体制造商将生产线迁往中国,加速下游布局[5] 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1969年发现江西稀土富集矿床,1980年代研发低成本硫酸溶液提取法并全国推广[3] - 从单纯开采精炼国发展为掌握磁体制造技术,中科三环已能生产曾被日本垄断的音圈执行器[5] - 北方稀土2024年建成绿色冶炼升级项目,集成顶尖工艺技术装备实现"三废"循环利用[6] 美国重建稀土供应链 - 美国曾尝试投资15亿美元重启芒廷帕斯矿但2015年因公司破产失败,至今缺乏完整产业链[1][7] - 芒廷山口材料公司获五角大楼投资并签下苹果5亿美元磁体供应协议,开始试产车用磁体[7] - 美国通过1.2亿美元贷款支持格陵兰稀土项目,与印度合作回收报废产品中的稀土元素[7] 全球产业格局 - 日本三大磁体制造商主要生产工序在中国完成,显示中国在核心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8] - 即便其他国家完成基础工作,仍需依赖中国提供的设备进行后续加工[8] - 中国稀土优势源于1980年代起持续的战略投资,非短期可复制的地缘政治资产[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