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财公司跻身A类投资者 “打新”红利能否推动产品收益率上行
新京报·2025-08-06 15:39

银行理财公司参与IPO打新趋势 - 越来越多的理财公司作为A类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打新 宁银理财、工银理财和光大理财均已参与IPO打新 另有银行理财公司正在研究并将择机入场[1] - 金融监管部门持续优化新股发行机制 全面注册制落地后IPO市场保持活跃 为理财公司参与打新提供更多标的[1] - 理财公司获准直接投资股市 打新成为增厚收益的重要策略之一[1] 理财公司具体打新案例 - 宁银理财自7月底开始参与打新 7月22日参与汉桑科技创业板打新 7月23日参与天富龙沪市主板网下询价 7月29日以7.36元价格参与广东建科打新 两只产品各申报3000万股[2] - 光大理财通过混合类产品参与信通电子网下打新 申报价格17元 该公司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19.08% 2024年增长7.97% 净利润2023年增长5.60% 2024年增长15.11%[3] - 工银理财6月参与IFBH港股IPO基石投资 作为唯一理财公司投资方获得约400万美元投资份额[3] 监管政策变化 - 证监会3月28日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银行理财产品正式获得参与A股IPO网下打新资格[5] - 此举改变银行理财长期只能作为C类投资者或通过公募基金间接参与打新的局面 为中长期资金直通资本市场扫清制度障碍[5] - A类投资者身份赋予理财公司更大资产配置灵活性 驱动固收+及权益类产品扩容[5] 对理财产品的影响 - 直接参与打新开辟理财产品收益率提升新路径 可能获得一二级市场价差增厚产品收益[5] - 推动理财产品向净值化、多元化转型 改变过去高度依赖固定收益资产和同质化严重的情况[5] - 预计混合类、权益类等含权理财产品发行力度将加大 理财产品体系更加丰富[1] 理财公司投研能力建设 - 宁银理财制定内部操作规程 利用现有投研体系构建研究定价体系 投研团队有近20名研究员覆盖周期、科技等行业[2] - 工银理财表示将围绕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主线 持续挖掘新消费领域优质港股IPO项目[3] - 银行理财需加强投研能力 优化选股和定价模型 避免盲目跟风[6] 市场环境分析 - 我国处于低利率时代 部分期限银行存款利率已低于1% 低利率环境加速市场资金进入权益类市场[6] - 中国上市公司分红回购和中国版平准基金提升 形成中国权益资产下限 权益类资产仍有较强提升空间[6] - 理财产品投资者风险偏好总体较低 理财公司投资能力提升还需要时间 含权理财产品占比提升将是较长过程[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