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河源和平聚力建设供销农场示范带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南方日报网络版·2025-08-07 16:54

8月初,在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汤湖农场,百亩豇豆进入采收尾声,工人在拔除藤蔓,准备第二季豇豆 的种植。宽阔的农田与远处翠绿的群山辉映。谁能想到,脚下这片土地在10多年前还是撂荒地。 去年8月,和平县入选广东省"社村"合作试点县,开启了一场以供销网络嫁接农村土地资源的变革。 和平县将丝苗米、蔬果作为主导产业,围绕土地撂荒、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民增收等问题,创新构 建"规模化流转复耕+社会化服务管理+市场化运营交易"协同机制,推动供销社的技术、渠道与农村的 土地、劳动力深度融合。一年间,全县盘活撂荒地7329亩,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为推进"百县千 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探索。 "供销社有技术、平台、销售渠道,但是没有土地;农村有土地,但没有耕种的人、规模化种植技术及 农产品销售网络等。'社村'合作建设供销农场,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和平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股 负责人周国卫说。 土地只有连成片,才能发展现代农业。虽然"社村"合作优势明显,但土地流转面临的阻力不小。"不少 村民不愿破田埂,他们更想把土地留给子孙后代。"和平社村公司总经理李志洋说。 "小田"变"大田" 撂荒地上搞起"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