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与核心模式 - 广东省和平县于去年8月入选省"社村"合作试点县,开启以供销网络嫁接农村土地资源的变革 [1] - 项目核心为创新构建"规模化流转复耕+社会化服务管理+市场化运营交易"协同机制,推动供销社技术渠道与农村土地劳动力深度融合 [1] - 主导产业确定为丝苗米和蔬果,旨在解决土地撂荒、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农民增收问题 [1] 土地整合与流转成效 - 汤湖村曾为河源市最大撂荒耕地村,自2003年起近1000亩耕地撂荒 [2] - 通过"社村"合作打破田埂阻力,2024年全县完成土地流转9224亩,将分散"小田"整合成260块连片"大田" [3] - 汤湖村因土地流转成效显著,获得和平社村公司发放的最高8万元流转奖励 [3] - 一年间全县盘活撂荒地7329亩,带动村集体增收超500万元 [1] 社会化服务与产业运营 - 2024年印发《和平县农业社会化服务及全程托管三年行动工作方案》,打造"县镇村联合+全程化服务"全产业链经营服务体系 [4] - 种植过程实行严格标准化管理,以豇豆为例,从起垄行距到商品化处理包装均有标准,一级豆可直供胖东来、钱大妈等大型商超 [5] - 和平社村公司支付联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已超500多万元,支付村民务工费超过100万元 [6] 经济效益与乡村发展 - 汤湖农场项目使村集体收益增加约31.8万元,预计今年带动村集体收入增加超百万元 [5][6]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农场务工获得收益,如汤湖村村民宋慧每日务工收入120元 [5] - 项目配套推进产业大道、温泉泉眼、法治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汤湖村2024年上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5][6] 未来规划与扩展 - 汤湖农场规划分三期建设,总面积约1000亩,一期106亩种蔬菜豇豆,二期569亩种水稻豇豆,三期325亩打造示范供销农场 [6] - 计划在全县试点镇村布局1000亩豇豆和1000亩玉米种植基地 [6]
河源和平聚力建设供销农场示范带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南方日报网络版·2025-08-07 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