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依托139年技术传承和20年在华研发生产经验 以全球标准结合中国配方打造豪华座驾 满足用户对好开和好坐的核心诉求 [1] 底盘操控技术 - 构建底盘工程体系 将性能拆解为1000+零部件指标并量化为130+客观KPI 通过40个传感器覆盖100+方向测量 形成驾控黄金标准 [3] - 开发超过10种悬挂配置 包括带可调减振的敏捷操控系统(亿种阻尼组合)和ADS+空悬系统(数百个调校通道) [5] - 液压衬套调校使减速带冲击峰值降低至多三分之一 MO标识轮胎通过聚氨酯静音绵消除200赫兹空腔噪声 [5] - E-ACTIVE BODY CONTROL系统每秒1000次扫描路面 侧碰前0.1秒内抬高车身80毫米 悬挂反复升降增强抓地力 [7] - 底盘经过-40℃至70℃极温测试 200公里/小时弯道制动测试 全球500万公里(含中国110万公里)耐久验证 [7] - 线控转向技术配备±10度后轮转向 经过百万公里测试 支持L3级自动驾驶 [9] 座椅系统开发 - 座椅研发周期1460天 集成6000+项标准控制 为每款车型开发专属骨架 全骨架电泳防腐确保15年不失效 [10][12] - E级车加热垫面积0.84平方米覆盖侧翼与头枕 S级延伸至扶手 通风系统风量9升/秒且噪音低于40分贝 [12] - 热石按摩功能通过-40℃至80℃区间1480小时测试 联动Burmester4D音响等实现全感官体验 所有车型通过德国脊背健康协会认证 [12] - S级座椅使用58块Nappa皮革 经2000巴高压水刀切割 16000根针打孔 近40000针缝制 缝线对齐误差≤5毫米 [12] 安全性能标准 - S级配备18个安全气囊 E级13个 包括PRE-SAFE Impulse Side侧向气囊和全球首创后排正向气囊 [13] - 气囊测试覆盖-35℃至90℃环境 座椅通过超200项测试和100项零部件测试 使用120种假人模型 [15] - 后碰测试要求20毫秒内加速度从0g提升到20g 靠背永久变形≤27度 头枕撞击测试标准超国标1.2倍 [15] - 座椅通过40000次上下车测试(24000次机械+15000次真人) 相当于超18年使用周期 [15] 在华研发生产体系 - 中国研发中心与北京生产基地比邻而居 构建京沪创新双引擎(北京聚焦电动出行/整车测试 上海专注智能互联/自动驾驶) [16] - 中国研发中心成为德国以外最大研发网络 高速领航辅助12个月落地 后排娱乐系统18个月完成开发 [16] - 北京生产基地累计产量超500万辆 覆盖13款车型(含燃油/混动/纯电) 全新纯电CLA将于年内下线 [16] - 生产体系采用MO360系统提升效率15% 总装线多车型灵活切换 车身车间自动化率100% 光伏面板21万平方米 [16] - 车身二工厂自动化率100%(625台机器人) 装配精度0.1毫米 合格率超99% 采用18种焊接工艺和213米涂胶技术 [17]
“全球标准+中国配方”,揭秘奔驰如何打造“好开、好坐”的豪华好车
中国经济网·2025-08-07 1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