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创新 - 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将自然资本纳入生产力范畴 拓展自然生产力内涵 [2] - 构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 通过产权界定和标准化计量使生态功能转化为可交易价值载体 [2] - 突破传统发展范式局限 实现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协同演进 [3] 市场化机制设计 - 通过稀缺性重构市场基础 将生态产品自然供给上限转化为市场价格信号 [4] - 采用阶梯定价和生态标签满足差异化需求 通过价格杠杆抑制过度消费 [4] - 建立算法驱动的价格发现机制 解决生态市场出清难题 [11] 技术赋能与标准化建设 - 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生态资源产权确权 物联网和遥感技术将自然资本转化为数据资产 [10] - 通过人工智能优化生态生产过程 如无人机播种方案动态优化和神经网络算法求解 [11] - 基于自然规律制定价值核算标准 森林碳汇测算基于树种光合作用效率 水域排污权分配考虑水体自净能力 [5] 生态产业发展模式 - 推动生态产业化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旅游 康养休闲等绿色产业 [17] - 推进产业生态化转型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资源能耗和环境污染排放 [17] - 构建"人类劳动—生态响应"复合生产函数 产出包括非市场化服务如生物多样性 [8] 区域协调机制 - 建立江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与市场化交易结合实现下游反哺上游 [9] - 形成"保护者受偿 破坏者赔偿 使用者付费"激励相容机制 [9] - 通过横向生态补偿和跨区域产权交易矫正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与受益者权责错配 [14] 制度保障体系 -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17] - 建立纵向与横向结合生态补偿机制 中央财政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 [16] - 将生态产品价值纳入政府绩效考核 建立生态产品损害赔偿制度 [16][17]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贡献与实践路径
人民日报·2025-08-08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