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 - 普陀区通过挖掘沿沪宁城市的需求、资源、合作形成"三张清单",今年5至7月首批发布的805条清单信息中已有235项合作需求意向投入金额累计达亿元,21项产学研合作需求正在精准对接 [1] - 沪宁沿线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亟须专业化技术经理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普陀区科委5月15日举办首期技术经理人培训 [2] - 普陀区上线"沿沪宁协同创新集市"小程序,形成线上资源池与线下人工牵线结合的模式,上半年达成合作项目62项 [6][7] 技术经理人机制 - 技术经理人被称为"科技红娘",为科研人员及企业、高校等创新主体服务,促成技术交易,2023年8月两名上海技术经理人首次入选市级"领军人才" [2] - 普陀区培育"全领域"技术经理人团队,针对不同行业差异化需求进行系统化培训,覆盖多领域创新场景 [3] - 上海化工研究院王志轩通过培训找到聚烯烃催化剂载体硅胶国产化供应商,与苏州技术经理人设计合作方案 [3] 企业案例与成效 - 上海蓝鸟信息科技通过技术经理人机制覆盖沪宁沿线7个城市,2025年上半年合同总额突破4400万元,其中苏州某半导体企业订单逾800万元 [4] - 蓝鸟信息依托技术经理人体系实现战略转型,在半导体、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苏州、镇江等新兴节点城市业务量同比增长 [5] - 上海海桓科技通过线上线下匹配模式高效签下无锡某特种设备公司百万余元订单,从对接需求到签署合同仅用数月 [6] 技术成果转化模式 - "线上资源池+线下人工牵线"模式提升匹配效率,复荣科技发布PM2 5净化需求后迅速获得上海、南京技术经理人对接武汉大学、东南大学团队 [6] - 技术经理人全流程跟进服务规避沟通风险,海桓科技案例显示从保密协议到合作协议各环节均高效推进 [7] - 普陀区线上聚集创新资源、线下搭建转化桥梁,形成"全时效"技术成果转化机制 [7]
普陀区打造“科技红娘”团队 线上布局供需“池” 线下搭建转化“桥” 科技与产业正在沪宁沿线高速“双向奔赴”
解放日报·2025-08-08 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