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核心内容 - 2024年8月中办、国办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包含7方面21条具体规定,聚焦精简考核、规范借调、文件评估等"小切口"设定"硬约束" [1][9] - 政策明确要求"考核化繁为简不搞千分制"、"上级机关原则上不得从县以下借调干部"、"地方制发文件需进行减负一致性评估"等具体措施 [9] - 中央层面建立专项工作机制,2024年通报典型问题示范带动各级整改,广州、上海等地发文开会量同比下降15%以上 [4][10] 地方实践与成效 - 精文简会:广州市严控文件数量并加强评估审查,市区镇街发文开会量降幅超15%,街道干部每月可增加2次实地调研时间 [10] - 考核改革:甘肃定西安定区合并多部门督考事项减少20%,农技员进村服务时间显著增加,考核重点从"表格齐整"转向"服务实效" [11] - 数字化减负:上海推行"四减"行动,市级部门要求居村使用的系统限1个,普陀区试点"数字居委会"使经费审批流程从1个月缩短至半小时 [12] - 权责清单:重庆渝中区编制街道履职清单,区级部门收回67项共性事项和15项个性事项,建立动态监测防负担反弹 [13] 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 江西遂川县枚溪村整合空间资源取消形式主义挂牌,增设养老托幼等功能区,群众参与度显著提升 [14] - 湖北南漳县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专窗,表单从7张压减至1张,办事时间压缩30% [15][16] - 江苏建湖县科技局组建"科小二"团队,干部每周超50%时间下沉企业,实现申报指导与问题解决一站式服务 [17] - 北京石景山区建兴街社区通过"小院议事角"解决电动车停放难题,160辆车实现分流管理,治理效率提升 [17]
为实干加油 为百姓造福——写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制定出台一周年之际
人民日报·2025-08-08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