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未成年人上网的新难题
人民日报·2025-08-08 17:13
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治理现状 - 未成年人上网已成为生活常态 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大治理力度 未成年人模式普及 不良信息传播和游戏短视频沉迷等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1] - 新型乱象逐渐显现 包括网络"开盒"欺凌 短视频博主利用未成年人摆拍牟利等 这些行为严重危害身心健康且易逃避监管 [1] -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上网时间增加 新型有害内容伪装性更强 传统治理手段面临挑战 [1] 新型网络乱象特征 - 不良信息呈现隐蔽化趋势 以"软色情""软暴力"等擦边形式存在 或与卡牌动漫等流行文化结合进行包装 [2] - 新技术被不法分子利用 短视频算法精准推送不良亚文化 社交应用的"悄悄话""阅后即焚"功能成为传播不良信息和实施骚扰的工具 [2] - 治理手段需与问题同步进化 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御 从各自为战转向协同共治 [2] 技术防护与治理升级 - 平台需提升技术防御能力 加强新型有害内容识别 优化未成年人模式功能 [3] - 移动互联网青少年模式已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 实现移动终端 应用程序 应用商店三方联动 内容池引入权威资源并建立分层体系 [3] - 企业需将保护要求内化为技术规则与审核标准 避免因落实不到位被处罚 [3] 综合治理体系建设 - 需加快制度供给 细化规则 减少监管盲区 防止违规主体钻空子 [3] - 家长需提升网络教育意识和能力 相关部门需畅通举报途径 [3] - 专项行动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尝试 需将技术创新 制度完善 社会共治有机结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