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尊湃芯片窃密案细节曝光:有人白天在华为,晚上去尊湃
观察者网·2025-08-08 21:05

案件背景与细节 - 尊湃窃取华为芯片商业秘密案导致14人被判刑,首犯张琨为美国籍,早在2020年底便开始拉拢华为海思原下属刘某等人形成核心团队 [1] - 2021年初尊湃成立,专注WIFI6芯片研发,创业第一年海思前员工占比高达60%,员工涉及芯片射频、SoC、数字、算法等各环节共近百人 [1] - 为规避华为竞业限制,涉案人员分批离职并化名,如高管周某化名胡某,顾某某化名杜某某 [2] - 20多位原华为员工离职前通过抄写、拍照、截图等方式窃取芯片电路图、版图、规格参数等保密信息作为"投名状"入职尊湃 [2] 窃密手段与融资情况 - 尊湃研发过程中,刘某等人与华为在职员工内外勾结,通过手抄、截屏方式窃密,何某某甚至绕过安全系统获取机密并通过内部通讯工具外传 [4] - 尊湃在2022年5月获10余家机构数亿元Pre-A轮融资,11月再获Pre-A+轮投资,2023年1月完成A轮融资 [4] - 为逃避法律责任,尊湃将窃取信息做出的第一版芯片改头换面成第二版后删除第一版,并伪造刘某离职假象 [4] 案件侦破与判决 - 2023年底上海警方侦破此案,抓获14人,查扣7台服务器,侵权芯片技术40个技术点与华为商业秘密90%以上同一性 [5] - 首犯张琨曾紧急清理转移证据并尝试反向工程规避侵权,但未成功 [5] - 14人被判刑,其中5人实刑,总罚金1350万元,首犯张琨被判6年罚300万,核心人员周某判5年罚120万,刘某判4年6个月罚150万 [5][6] 涉案人员案例 - 刘某曾为北大清华学霸,因高薪及期权诱惑非法利用职务之便勾结海外工程师,被判1年6个月缓刑罚70万 [7] - 工程师赵某某未收受好处但帮助校准技术方案,被判1年缓刑罚20万 [7] - 工程师王某某曾因窃密被华为处罚仍不改,化名后通过劳务派遣递交"投名状",被判1年9个月缓刑罚70万 [7] 案件影响与警示 - 该案体现公司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员工智力成果的决心,警示企业需加强商业秘密保护 [8] - 案件表明中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提升,警示试图投机取巧者勿挑战法律底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