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许已经迎来了这个机会(院士讲科普)
人民日报·2025-08-09 06:02
三体计算星座指挥大厅,科研团队在开展相关研究测试。 之江实验室供图 计算卫星星座发射现场。 汪江波摄 网友:不久前,看到之江实验室把"计算"送上太空的新闻,觉得很有意思。这些年,人工智能深度融入 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也给科技创新带来了很大影响。我很好奇,这样的变革对创新来说意味着什么? 人工智能时代,科学家应该怎么做科研?未来,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替代科学家甚至替代人类? 今天科研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果不用人工智能,也是不可持续的。举个例子,如果按照过去做结构生 物学的方法来研究蛋白质结构,会花费大量时间。新药研发也是如此,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难以在短 期内研发出成果。传统的方法论在科学研究上变得越来越不可行了。 因此,人工智能作为方法论,就变得非常通用,已成为科学、技术、工程等领域中绕不开的话题。如果 不掌握新的科研范式,不管科技创新还是工程创新,都将举步维艰。 不要把人工智能当作一个简单的工具。人工智能不是一次工具的革命,而是一种科学革命的工具——它 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打破学科壁垒的通用语言,而不仅是对科学研究的简单"赋能"。 许多高度复杂的问题,人工智能都可以提供帮助。比如,围棋棋盘由纵横各19条直线交叉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