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什么说“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人民日报·2025-08-09 06:01

立秋节气定义与时间 - 2025年立秋始于8月7日 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三个节气及秋季第一个节气 [2] - "立"指开始 "秋"指庄稼成熟 字义源于《说文解字》"秋 禾谷熟也"的阐释 [2] - 节气预示酷暑结束 秋高气爽天气来临 同时标志收获季节开启 [2] 物候特征与科学原理 - 梧桐因叶片宽大且对气候敏感 立秋前后昼夜温差加大会导致叶片基部离层细胞解体 轻微外力即可使其成为最早落叶树种 [3][5] - 古人通过"梧桐一叶落"现象感知秋季 此现象可追溯至《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的记载 [3] - 宋代《梦粱录》记载宫廷太史官通过梧桐落叶仪式报秋 体现古人对物候变化的仪式化观测 [3] 文化象征与历史渊源 - 梧桐被奉为"灵树" 象征吉祥高洁与昌盛 《诗经》中"梧桐生矣 于彼朝阳"及庄子"凤凰非梧桐不止"传说均强化其祥瑞属性 [4][5] - 梧桐作为文化符号构建审美意象 其"皮青如翠 叶缺如花"的外形符合古人华净雅致的审美认知 [4] - 需区分中国原生梧桐(青桐)与19世纪引入的法国梧桐(悬铃木) 仅前者具传统文化报秋功能 [5] 古今观测方式对比 - 现代通过仪器精确测量气温变化 古代则依赖草木虫鸟等物候现象理解万物互联的生态哲学 [3][5] - "一叶知秋"认知方式延续至今 既包含对季节更迭的科学理解 亦保留传统审美价值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