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骨干接受境外访谈泄露敏感信息 警惕间谍“套路”
央视网·2025-08-09 09:49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针对高科技产业的间谍行为 -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高度关注经济发展新动向 委托咨询机构对高科技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针对性间谍行为 [1] - 部分背景复杂的境外咨询机构以"专业访谈"为名 搜集重点产业领域敏感信息 为境外势力制裁高新技术企业提供精准"靶位" [1] 典型案例分析 - 某头部企业技术人员王某离职后接受境内外咨询机构"专业访谈" 透露原就职企业重要敏感信息并获酬金 [2] - 境外咨询机构通过在华子公司对王某原就职企业开展"调查咨询" 因王某曾任骨干技术人员被锁定为目标 [2] - 国家安全机关掌握证据后采取措施阻止信息外泄 涉案人员将面临法律制裁 [2] 境外咨询机构的操作特征 - 目标锁定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集成电路 无人设备等高新技术领域头部企业及研究机构 [4] - 时间选择敏感:常在企业产品换代 遭遇制裁 订单暴增或骤减等关键节点出现 [4] - 行为隐蔽:通过在华子公司开展业务 层层转包国内咨询公司 包装为专家访谈形式 [4] - 方式诱导:提问由表及里 以周边问题切入 逐渐套取企业重要敏感信息 [4] 法律依据与应对措施 - 刑法规定为境外机构窃取商业秘密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情节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6] - 反间谍法明确界定与境外机构勾结实施的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属于间谍行为 [6] - 建议发现可疑"专业访谈"或"有偿咨询"时通过12339等渠道举报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