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药企为何“押注”北京?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概况 - 2024年北京医药健康产业总体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2025年产业发展加速,已有11款创新药械产品获批上市,总数居全国前列 [1] - 昌平区2024年1-4月医药健康规上企业实现收入337.9亿元、同比增长15.1%,1-5月实现产值170.7亿元、同比增长8.8%,过去三年产业收入年均增长近10%,形成千亿产业集群 [1] - 2024年北京全市医药工业规上企业达436家,第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数量分别为7023个和2628个,近5年获批创新医疗器械58个占全国25% [4] 医药企业在北京的布局 - 百济神州北京昌平新研发创新中心启用,总建筑面积超47000平方米,具备化学药和生物药的早期研发等综合功能 [1] - 礼来、辉瑞、拜耳等8家国际医药企业在北京新设研发或创新机构 [3] - 阿斯利康将在北京投资25亿美元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为近三年北京生物医药领域最大单笔投资 [3]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 北京市出台32条举措支持创新药械全链条发展,包括构建500亿元医药健康产业基金、新设100亿元医药并购基金 [4] - 市级200亿元和区级100亿元两级生物医药投资基金协同作用,鼓励设立创新医药投资基金带动超100亿元社会资本 [4] - 鼓励企业在京设立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加强AI在药物靶点发现、化合物筛选等领域的应用 [4] 企业研发创新动态 - 百济神州新研发中心将依托生物平台和转化科学平台,结合大数据与AI技术加速新靶点挖掘与验证 [2] - 创新中心扩建被视为企业研发能力升级和创新药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