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村到园区,降碳“文章”这样写——浙江推进低碳转型发展见闻
新华网·2025-08-09 18:09
乡村绿色低碳转型 - 梅林村打造村级光储充一体化系统,融合258千瓦分布式屋顶光伏,年发电量超16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94吨 [2] - 渔光互补项目整合80余亩池塘与30余亩土地,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预计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超11万元 [2] - 村民安装光伏面板,多余电力自动卖给电网获得"阳光收益",已有几十户村民参与 [2] - 径山村森林覆盖率高达96%,发挥竹园、茶园的碳汇作用,茶叶生产通过管理土地污染、禁止高污染农药等措施打造"碳标签"径山茶 [4] 低碳生活场景创新 - 径山村推广"以竹代塑"低碳民宿,采用竹制日用品替代塑料制品,村民通过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获得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4] - 打造光伏公交站等绿色设施和数字茶园等生产业态,通过数字驾驶舱实时管控双碳数据和能效指标 [4] 工业园区低碳转型 - 茧SPACE产业园启动零碳示范园项目,布局分布式光伏电站、光储充一体微电网系统,绿色能源占比达63.2% [6] - 园区每年节电收益约10万元、发电收益约158万元,预计6年收回成本,光伏可持续发电 [6] - 企业为萧山国际机场、之江实验室园区、良渚遗址公园等提供用能方案,助力清洁能源服务绿色发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