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回答“钱学森之问”(教育时评)
人民日报·2025-08-10 06:11
教育发展与科技创新 - 钱学森图书馆展示4015页手稿象征归国后主持"两弹结合"试验的4015个日夜 激发青少年创新意识 [1] - 2005年"钱学森之问"直指中国教育缺乏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模式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21% 研发经费占GDP1.34% [2] - 20年来推进书院制/学分制改革 实施"拔尖计划""强基计划" 新工科/新医科等学科体系化建设取得进展 [2] 国家创新生态建设 -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铁基高温超导等重大成果涌现 嫦娥六号/梦想号/深中通道/南极秦岭站等工程体现创新突破 [2] - 当前需从教育大国转向教育强国 强化教育对智能芯片/大国重器/前沿理论的支撑作用 形成人尽其才局面 [3] - 综合国力提升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需以更开放姿态吸收国际办学经验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4] 人才培养模式转型 - 教育理念从唯分数论转向全面发展 注重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培养 鼓励标准答案外的创新 [3] - 改革评价体系破除成果数量堆砌 通过多元标准为杰出人才成长创造土壤 [4] - 教育证明题需改良人才成长土壤 通过长期培育实现人才辈出 而非追求短期大师产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