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套全自动化智能化AI类器官系统落户上海 打通生物医药转化三重断链 类器官临床转化迎“破局之钥”
解放日报·2025-08-10 09:37
记者 黄海华 曾经,动物实验于药物研发而言,具有相对的"不可替代性"。随着类器官、器官芯片、AI模拟等技 术的突破,这一认知正悄然发生着变化。 今年4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单克隆抗体等药物,逐步取消强制动物实验,并正式将类 器官、器官芯片联合AI的解决方案纳入监管框架。无独有偶。近期,类器官与器官芯片被我国药监局 药审中心纳入罕见病药物研发。 器官芯片则是将类器官与微流控芯片结合。该芯片能模拟体内的生理环境,如血液流动、营养供应 等,让类器官在更接近真实体内的条件下生长和发挥功能。7月15日,一款脑类器官芯片搭载天舟九号 货运飞船进入中国空间站,这是国际上首次在空间站开展基于脑类器官芯片的生命科学研究。截至2024 年,全球共有器官芯片企业超60家。世界经济论坛将其列为十大新兴技术之一,预计2029年其全球市场 规模达6.2亿美元。 "类器官正在引领疾病研究范式的变革,预计未来几年类器官行业将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 率。"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傅大煦认为,在药物研发方面,类器官可以提供更真实的测试环 境,从而提高药物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药物研发的成本和风险。在疾病模型方面,通过构建特定 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