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类社会组织在上海的发展 - 上海科技类社会组织遍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成为创新机制的重要载体 [1] - 上海国际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参与绘制全球第一张高维度人类表型组全景导航图 [1] - 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开发了国际第一梯队的公有链系统 [1] 政府支持与登记服务优化 - 市民政局支持民非类新型研发机构登记成立,破解登记难题,助力科技创新 [1] - 民政部门变"等候审批"为"主动服务",提供全流程专业指导与服务保障 [2] - 开通登记服务"绿色通道",实现高效办理,如树图区块链研究院3个月内完成注册 [3] 服务流程创新 - 推出社会组织成立"一件事",同步办理8个相关部门事项,减少办事环节和跑动次数 [4] - 实行"7×24小时"服务响应机制,实时连线指导,提供帮办服务 [3] - 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两周内完成注册,得益于"一网通办"和政府部门主动介入 [5] 政策突破与价值判断 - 政府部门从"技术判断"转向"价值判断",灵活施策解决实际问题 [5] - 为树图研究院量身定制免税方案,解决国际顶尖科学家薪酬限制问题 [5] 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作用 - 上海科技类社会组织达1100余家,活跃于前沿领域,发挥"外脑智库"作用 [6] - 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架起政府与市场桥梁,解决行业共性难题 [6] - 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成立,资助前瞻性、颠覆性基础研究 [6] 创新成果与行业影响 - 科技类社会组织成为思想理论"专家库"、创新成果转化"加速器"、科技人才"催化剂" [6] - 上海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推动国际科技创新项目落地 [6]
上海将支持科技类社会组织登记成立作为管理服务重点 “搭好台”让新型研发机构“唱好戏”
解放日报·2025-08-10 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