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首批专项试点工程硕士实现高质量就业
人民日报·2025-08-10 15:56

"工程科研的目的是解决'卡脖子'难题。"张百川回忆,"第一次见面,杨老师的话给我很大启发。"后 来,他定下课题方向:研发一种环保型抗高温降滤失剂,需同时攻克抗180摄氏度高温、耐饱和盐、降 低钻井液黏度、降本15%、满足国家海洋排放标准等五重关卡。 "之前学生从文献中找题目,现在则从生产一线找题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副司长郝彤亮 介绍,围绕行业技术难题,近年来,企业向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提供了5100多个来自产业一线的研究课 题。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甚至走向工作岗位,都在解决一线的真需求,同时也在提升自己的硬实力。 两年企业科研,4本沉甸甸的工作手账,10万余字,记录下张百川的每一项实验参数、每一个思维火 花、每一次失败教训。 前段时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张百川通过答辩,顺利毕业。些许不同的是,他的学位申 请依靠的不是论文,而是实践成果。 答辩现场,张百川提交了2项行业标准、1件专利初稿和1篇核心期刊论文。不过,他坦言:"不写论文, 也并不轻松。" "答辩委员会中,企业专家占比过半。不仅会考核成果的创新性规范性,还强调成果的应用性、经济 性、环保性。"张百川说,"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更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