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变量”如何变为强劲动能(人民观点)
人民日报·2025-08-11 06:00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 [3]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需要融合汽车产业、交通产业、人工智能产业、能源产业 [4] - "合工大—蔚来创新研究院"瞄准智能电动汽车前瞻性技术攻关 [4] - 超80%的研发经费、超90%的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由企业牵头 [4] - 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十四五"期间年均增长超16%,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3.6% [4] 全国融合实践案例 - 江苏辛巴新材料与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联合攻关新型光伏玻璃技术 [5] - 内蒙古一机集团在多地建立"人才飞地",实现"人才在飞地研发,成果回本部转化" [5] - 中信银行试点"科技成果转化贷",为企业建立信用画像并提速放款流程 [5]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机制 - 安徽聘18位院士等专家组成汽车战略咨询委员会,通过揭榜挂帅满足技术需求 [7] - 安徽打造开放型汽车生态实验室和汽车创新中心,促企业联合攻关 [8] - 安徽科技大市场培养技术经理人3600余人,促成交易金额超1500亿元 [9] - 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入驻企业约6.6万家,完成供需匹配1.4万多项 [9] - 辽宁大连2024年新增雏鹰企业、瞪羚企业超300家 [9] 创新生态体系构建 - 创新生态需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梯度结构 [12] - "乔木层"以大企业为牵引推动产业链创新联动 [13] - "灌木层"以专精特新企业高效补链强链 [13] - "苗木层"通过精准扶持加速初创企业成长 [13] - 杭州形成"使命牵引—场景驱动—企业主导—资本赋能—政策护航"创新环境 [14] - 深圳光明区建立"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孵育模式 [14] 企业创新突破案例 - 奇瑞汽车自主研发出第一台发动机,从"几间小草房"发展为"世界500强" [16] - 中国新能源汽车通过"三电"技术突破实现换道超车 [16] - DeepSeek以中国智慧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开辟新路径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