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本地股市场特征 - 香港本地股定义为香港本地收入占比高于20%的公司 共有663只 总流通市值6.6万亿港币 其中市值大于200亿港币或纳入港股通的个股分别有31和42只 流通市值均接近6万亿港币 [2] - 行业高度集中于金融和地产 金融业市值占比68%(其中银行45% 非银金融23%) 房地产占比16% 公用事业占比5% 代表公司包括汇丰控股、友邦保险、新鸿基地产等 [3] - 动态股息率达4.4% 接近2015年以来均值 高于恒指整体的3.6% 动态ROE为7.3% 处于2015年以来90%分位数高位 动态PB和PE分别为1.0倍和11.8倍 处于历史均值附近 [3] 市场表现与估值优势 - 2025年5月23日至今 香港本地股和MSCI香港指数分别上涨10.2%和12.4% 显著跑赢恒生指数(5.3%)和MSCI中国指数(5.9%) [1] - 全球比较显示 主要海外市场金融业动态PB处于近10年高位 而香港本地股仅修复至历史均值 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4] - 恒生指数前向PE约11倍 隐含股权风险溢价处于较低水平 港股通对香港本地股持股比例仅5.1% 远低于全部港股通持股占比14.3% 南向资金配置比例仅5.3% 显示资金流入潜力较大 [4][43][46] 政策与基本面支撑 - 香港市场承担企业出海、资金回流和人民币国际化三大职责 近期政策频出支持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3] - 人民币国际化推动金融产品发行和成交活跃度趋势性改善 港交所成交金额呈现上升态势 [3][19] - 香港房价连续3个月环比上升 6月呈现价量齐升 1个月和3个月HIBOR分别处于0.96%和1.62%低位 金融条件宽松利好经济基本面 [3][21][22] 产品与市场结构 - 跟踪香港本地股的指数产品规模较小 MSCI香港指数仅有1只挂钩产品 规模48.2亿港币 恒生香港35指数有2只产品 规模0.09亿港币 恒生港股通香港公司指数无跟踪产品 [4][23] - 港股通持股行业分布显示 南向资金近期轮动至新消费、医药等行业 但对香港本地股配置比例较低 [4] - 全球PB-ROE比较显示 港股估值相对合理 行业头部公司数据支持估值修复逻辑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