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聊斋:兰若寺》:当“新文化”遇到老经典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8-11 10:29

聊斋电影改编历史与现状 - 《聊斋志异》自1922年首部改编电影《清虚梦》以来已有逾百部影视作品问世,展现出持久的文化生命力[3] - 经典改编案例包括1987年《倩女幽魂》系列(香港类型电影代表作)和2008年《画皮》(引发全国"聊斋热")[3] - 改编模式可分为三类:移植式(如1922年《清虚梦》)、注释式、近似式(如2019年《神探蒲松龄》)[7] 追光动画的创作策略 - 公司通过"新文化"系列(2023年《长安三万里》为开山作)探索传统文化与当代美学的结合[5] - 《聊斋:兰若寺》采用"拼盘式叙事"整合5个故事(《崂山道士》《莲花公主》《聂小倩》《画皮》《鲁公女》),覆盖贪心、真心、乱世情等多元主题[6][10] - 技术层面实现突破:中国首部菁彩Vivid格式动画电影,采用全流程云渲染技术,视觉呈现融合宋画风格与黄泉世界等传统意象[12] 改编创新与艺术表现 - 《聂小倩》将背景移至民国,主角宁采臣转型为进步青年,实现家国情怀与经典叙事的融合[11] - 《画皮》创新性采用女性视角,通过画皮妖与陈氏的镜像关系批判封建礼教[11] - 《鲁公女》基本忠于原著,因其本身具备强烈戏剧张力;《莲花公主》则针对青少年受众改编为童趣梦境[10] 市场反馈与行业意义 - 影片因"拼盘式叙事"引发争议,存在题材类型与影像风格的割裂感,但多主题策略覆盖了更广泛受众需求[13] - 行业意义在于推动新生代创作者开掘经典文学IP,为传统文化注入现代技术表达(如云渲染、菁彩Vivid格式)[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