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一年卖出25万只“痛包”,二次元热爱照进现实消费
齐鲁晚报网·2025-08-11 13:44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志恒 "你看这个《齐木楠雄的灾难》的吧唧(源自漫画、动画、游戏等IP的徽章类衍生品),是我花了28元 收的,旁边这个《灵笼》的吧唧是在漫展'集邮'时coser小姐姐送的。"橘子(化名)向记者展示着自己 的痛包,手指抚过包上一个个马口铁徽章,眼里闪着兴奋。这个35元买的基础款痛包,如今被她挂满 《文豪野犬》《原神》的周边,成为出入漫展时最亮眼的"身份牌"。 "痛包",起源于日漫圈的"痛文化",意思是"用喜欢的动漫角色铺满某物"。痛包的精髓就在于密集、铺 排、拉满,一般挂的都是徽章和玩偶。因为这样的包会让人觉得"惊奇""奇怪",而日语中常用"痛々し い"表达这种脱离常规的奇怪。在汉语语境里,这种包装饰夸张,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好强、眼睛好痛 的感觉,叫"痛包"也好理解。 "你看这个《恋与深空》的吧唧,正版18块,盗版才四五块钱块。"树袋熊拿出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徽章 对比,"但圈内人一眼就能看出差别,用盗版会被瞧不起的。"这种对正版的执着,让官方周边成了香饽 饽。 痛包的意义也在悄然改变,除了动漫和游戏IP,印着明星写真照片的徽章、棉花娃娃等,装饰在包上, 也成为了"痛经济"的一部分。米粒(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