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餐饮出海迈入新阶段
新华网·2025-08-12 13:44

行业整体态势 - 中国餐饮行业处于规模扩张与价值重构节点,整体保持扩容态势但市场竞争显著加剧[1] - 具备实力餐饮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出海特点为“文化破壁、标准建立、供应链先行”,迈入新阶段[1] - 海外中国餐饮门店发展到近70万家,市场规模近3万亿元,呈现“新蓝海”[2] 出海驱动因素 - 国内餐饮市场竞争白热化是重要推手,2024年前11个月餐饮相关企业新注册量达313.9万家,同年吊销注销量接近2023年全年总量[3] - 政策红利释放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3月商务部等多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明确支持加快中餐“走出去”[1][3] - 海外市场需求呈现结构性变化:过去10年海外华人群体规模持续增长形成稳定消费圈层、全球餐饮消费升级下中餐文化体验价值重获认知、国内供应链企业打造柔性模式提供支撑[4] 主要出海品类与代表企业 - 火锅品类是出海“先锋”,海底捞在全球开设120多家门店,呷哺呷哺等企业聚焦东南亚市场打造差异化优势[2] - 现制饮品赛道成为出海“新势力”,蜜雪冰城在12个国家开设门店超5000家,喜茶等新茶饮品牌加速海外开店[2] 面临挑战与应对策略 - 文化差异是首要难题,海底捞通过本土化探索推出区域化创新产品,如东南亚“麻辣牛奶锅”、阿联酋“玛莎拉鸡肉”[5] - 供应链构建是核心痛点,普遍做法是国内输出核心原料辅以当地采购,但面临系统独立、体量不足导致第三方不接入等问题[6] - 各国政策法规标准不一设置高准入门槛,如新加坡禁止血制品销售、澳大利亚检疫严格,泰国要求食品原料本土生产迫使品牌自建工厂[7] - 部分国家冷链普及率低、物流时效慢导致食材供应不稳定,有品牌80%食材需从国内空运,成本高昂[7] 生态构建与协同发展 - 产业协同与数字化成为破壁关键驱动力,需供应链、物流、装修等全产业链协同出海构建完整生态链[11] - 餐饮企业积极布局标准化供应链,海底捞海外业务以区域性中央厨房为核心结合本地采购和国际配送,半天妖与头部供应商合作降低风险[11] - 新茶饮品牌以创新方式破解供应链难题,茉莉奶白与海外供应商合作,喜茶在多国建立仓库,茶百道采用“跨境+本地”策略[12] - 电商平台利用技术力量加速出海,美团计划发布AI服务全球餐饮市场,通过国际化榜单提升智能化水平[12] 本土化与未来发展 - 出海形成“双向赋能”良性循环,参与全球竞争倒逼工艺升级,海外本地化探索对国内市场创新有借鉴意义[13] - 实现本地化需从口味适配走向文化共创,将就餐体验变成情绪链接,将文化流行变为商业增长[13] - 破局之道是以政策机制为引导、全产业链协同为支撑、企业深度本土化共生为根基的系统工程[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