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中药与餐饮跨界融合成为消费市场新宠,在年轻群体中风靡,产品包括阿胶奶茶、罗汉果拿铁、茯苓桂花发糕、枸杞原浆面包、当归牛肉等 [3][4] - 中药茶饮销量表现强劲,例如南宁一家饮品店在半个月内销量稳超千杯,并已在筹备开设分店 [4] - “90后”人群是“轻健康管理”的主力军,2023年调查显示在18岁至3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中保健养生位列第三位 [5] - 药食同源、中医治未病、全民大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为养生消费注入强劲动能,国家及地方扶持政策助力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场景 [6] 产品开发与运营模式 - 医院以“药食同源”为核心理念,将传统中药与现代茶饮相结合,并根据季节特点调制不同产品,例如主打清热祛暑的清荷悠夏奶茶 [4] - 产品配方由中医院治未病中心监制,依据季节变化、人体需求和药材特性进行调配,并特别兼顾口感 [4] - 除茶饮外,“中药+”产品层出不穷,包括面包、药膳、冰淇淋,一些城市兴起药膳餐厅新模式,用餐前提供中医把脉服务成为标配 [5] - 电商平台上瓶装的熬夜水、素颜水以及便携茶包、即食膏方等预包装产品销售火爆 [5] 监管框架与合规挑战 - 药膳所用药材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药食同源物质目录中的物质,目前目录共有106种物质,需遵循中医药理论配伍 [7] - 部分商家违规添加目录以外的中药材或炮制加工过的中药饮片,例如有凉茶店在茶中添加中药饮片麻黄或药品氨咖黄敏胶囊 [7] - 违法宣传疗效或虚假宣传是行业常见违法行为,商家常将产品与健康、养生等用词挂钩,过度放大药用价值,缺乏科学依据 [9] - 行业缺乏针对性强的管理办法、明确的质量控制体系和评价标准,消费者难以判断产品实际作用和安全性 [10] 标准建设与行业规范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未对药食同源物质食用安全性进行详细要求,现行食品安全性标准对其功能性和特征性要求较少 [10] - 2024年广西发布《广西地方特色食品中使用的中药材品种目录》,将牛大力、金花茶叶、五指毛桃等10个品种作为第一批发布,并明确适用人群等信息 [10] - 业内呼吁健全行业标准,对药材来源、加工工艺、成品检测等方面作出规定,并明确原料搭配目录、配比标准、适宜食用方法、每日建议用量及特殊人群禁忌 [11] - 因产品涉及多部门监管,需探索细化监管方式,明确原料审批、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的责任主体与监管标准,形成监管合力 [11]
“中药配万物”:真养生还是假营销?
新华网·2025-08-12 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