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网红医生”批量打造?莫让流量玷污了医者仁心
齐鲁晚报网·2025-08-12 19:41

行业乱象表现 - 部分医生在短视频平台上沦为MCN机构流水线上的表演者,将三甲医院光环异化为带货工具[1] - 严谨的医学知识被简化为类似"三招治胃病"的流量噱头,白大褂演变为表演道具[1] - 医疗科普内容由非专业人员批量生产,医生在MCN机构标准化流程中沦为念稿工具,最终导向商品销售[1] - 出现荒诞的"医学剧场"现象,相同的台词和病症由不同"医生"账号重复演绎[1] 平台认证失效 - 平台"黄V认证"体系存在漏洞,被MCN机构钻空子,未能确保专业性[1] - 部分"医生"账号存在认证信息与执业资质不符,甚至出现盗用他人资质的情况[1] 乱象成因分析 - 医疗科普领域被流量经济异化,伪科普因权威声音缺位而有机可乘[1] - 公众医学知识匮乏为乱象提供了生存空间,类比为市场真货缺席时假货泛滥[1] 治理与解决方案 - 平台需建立材料实质审核与内容溯源追踪双重机制,破除认证即免责的惰性思维[2] - 推动平台审核系统与卫健委执业信息实时联动,让黑名单制度发挥震慑作用[2] - 监管需细化《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明确软性广告判定标准与梯度处罚[2] - 改革医院考评体系,使科普成果在医生职称评定中占有应有分量[2] - 搭建公立医疗科普矩阵,让三甲专家的真实声音被公众听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