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整治“高利贷”“砍头息”,银行不得随意抽贷断贷!
金融时报·2025-08-12 22:16
金融服务优化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意见》提出五部分司法保障举措,旨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并提供法治保障 [1] - 依法规范金融机构单方面增加贷款条件、中止放贷、提前收贷行为,打击"高利贷""砍头息"等非法放贷和转贷行为 [1][4] - 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托供应链产业链拓展新的融资担保方式 [1][6] 金融机构行为规范 - 要求金融机构不得随意抽贷、断贷,确保民营经济组织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2] - 金融机构需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变更贷款条件、中止放贷、提前收贷的触发情形和程序,建立透明风险管理体系 [3] - 金融机构仍可在借款人严重违约或经营实质性恶化时依法依约采取行动 [2] 民间借贷秩序整顿 - 规范民间借贷秩序是维护市场秩序和营商环境的重要部分,当前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但非利息成本仍高 [4] - 非法"高利贷"成为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拦路虎"和痛点 [4] - 严惩民间借贷犯罪活动,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秩序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 [4][5] 融资渠道拓宽 - 依法确认非典型担保法律效力,支持民营经济组织利用自身资产资源获得信贷融资 [6] - 非典型担保确权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关键制度创新,促进金融资源从"抵质押物本位"转向"价值链本位" [6] - 推动金融机构风控逻辑从"主体信用"转向"交易信用",激活供应链产业链的商业信用转化为金融信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