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圆桌会丨架设科创与产业融合的向“新”桥梁——专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
新华网·2025-08-12 14:10
核心观点 -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探索研发产业化模式 解决企业技术需求 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1][2][3][4][6] 机构定位与创新模式 - 机构定位为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承担连接全球创新资源与长三角产业的桥梁功能 [2] - 首创"团队控股"模式:研发团队持运营公司控股股权 地方政府和江苏产研院提供重资产支持 [3] - 在全球构建创新网络 设立9家海外创新孵化平台 与20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 [3] - 采用"众筹科研"模式引导行业上下游企业集资定方向 组织研究所定向攻关共性技术 [5] 技术转化与企业合作 - 以企业"真需求"配置创新资源 定义为企业不能自主解决且愿意出资的技术问题 [4] - 累计同500多家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 梳理出企业愿出资解决的技术需求3000余项 [4] - 通过全球"揭榜挂帅"促成企业合作意向超1200项 合同金额超过35亿元 [4] - 案例:江苏科森医疗器械技术攻关后加工时间压缩至10分钟 成本降低90% [4] 人才培养机制 - 调研发现13个高校工科学院中2000多名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不足10% [6] - 推动机制改革增加教师企业经历 打通工程专家到高校任教通道 [6] - 成立集萃教育基金会推动大学生带薪实习教育 于2024年10月启动 [6] - 目标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融合生态 唤醒青年内驱力与创造力 [6] 成果与影响 - 攻克航空发动机单晶叶片卡脖子技术 孕育估值几十亿元的半导体独角兽企业 [3] - 培养约7000名活跃在产业一线的研究生 [3] - 持续提升技术研发与供给能力 建立全链条技术孵化机制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