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不认证停发养老金?别信
新华网·2025-08-12 14:16
养老金资格认证制度 - 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国际通行做法,旨在建立反欺诈机制,防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被冒领,维护基金安全[1][2] - 认证时间一般是一年一次,但各地区社保部门的具体安排存在不同做法,例如成都实行滚动认证,待遇领取人员自领取待遇的次月起每12个月认证一次[1][2] - 认证方式包括刷脸认证(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或“掌上12333”APP)、社会化服务认证(为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者提供上门服务)以及数据比对(社保局与公安、民政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2] - 若退休人员在认证期限内未完成认证导致养老金暂停,在主动联系社保局并按要求完成认证后,将恢复发放并进行补发[3] 养老金运营财务状况 - 2022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1万亿元,支出6.6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7.4万亿元,基金运行平稳[1][3] - 无论是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均大于支出,能够实现长期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3] - 相关专家表示,尽管受到新冠疫情不利影响,但财政补助力度相应增大,能够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不存在养老金亏空问题[3] 网络谣言澄清 - 针对“2023年养老金认证时间提前,退休人员必须在1月份完成认证,否则停发”的传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武汉、成都等多地人社部门已紧急辟谣[1] - 有骗子通过散布谣言、推送虚假网站,以代办认证为幌子诱导退休人员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牟利,需提高警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