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 农业保险保费从8.46亿元增长到1219亿元,年均增速36.3%,成为全球最大农险市场之一 [2] - 风险保障从733亿元增长到5.5万亿元,年均增长30.9% [2] - 中央财政补贴覆盖区域从6个省区扩展到全国范围 [2] - 保险品种从6个扩展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数十种农产品 [2] - 三大主粮保额从200元提高到800元,能繁母猪保额从500元提高到1000元 [2] - 主要农作物保险覆盖面超过80%,重大灾害保险补偿占比持续提升 [2] 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体现 - 通过"农业保险+期货"模式分散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3] - 全国建成40余万个基层服务网点和50余万服务人员,覆盖95%以上乡镇 [3] - 开创"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担保"等普惠金融新模式 [3] - 累计为2.3亿户次贫困户提供3.5万亿元风险保障,开发1200多个专属扶贫产品 [3] - 2022年脱贫地区农业保险保额达1.46万亿元,支付赔款204亿元 [3] - 基本医疗保险等三重制度惠及农村低收入人口就医1.4亿人次,减轻医疗负担1487亿元 [4] 公司战略规划与资源配置 - 成立"服务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三农保险发展促进委员会" [5] - 与农业农村部及多省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5] - 计划将三农保险业务占比从20%提升至25% [6] - 实施"五个一"工程:每年100个特色项目、1亿元专项资金、10亿元产业投资、100亿元普惠金融服务、1万亿元新增保障 [6] 产品与服务创新体系 - 农业保险产品条款超过2700个,覆盖220余个农产品品种 [7] - 开发高标准农田质量保险、种业保险、林业碳汇保险等创新产品 [7] - 设立3000个分支机构及6800个乡村服务站,拥有4万员工和7.2万协保员 [7] - 2022年承保4.2亿亩耕地森林和7.3亿头(羽)畜禽,为1783万农户提供4806亿元保障 [7] - 与中国农大合作成立国家农业农村保险研究中心 [7] 科技应用与风险减量 - 实施"数字农险"工程,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 [8] - 创建"空天地一体化"承保理赔模式和"海洋牧场"保险 [8] - 开发养殖保险保处联动"威海模式",实现理赔与无害化处理结合 [8] - 2022年支付防灾减损费1.4亿元,建立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9] - "保险云鱼塘"覆盖20多个市,实时监测水体PH值、溶解氧等指标 [9] 普惠金融与产业协同 - "农业保险+信贷直通车"项目在10省市提供3亿多元授信 [9] - 通过农联中鑫平台实施90多个智慧县域项目,放款443亿元 [9] - 试点"活体抵押+保险保障+银行授信"模式解决融资难题 [9] - 农联中鑫平台提供保费贷、经营贷等一站式数字金融服务 [14] 典型项目与区域实践 - "保险云鱼塘"实现灾害防御和水产品质量溯源一体化服务 [11] - 在山东首创海洋牧场巨灾保险,配套普惠金融服务 [12][13] - "齐良保"惠农保险采用"基础政策险+巨灾附加险"双重保障模式 [14] - 2022年派驻158名干部驻村帮扶,其中第一书记24人 [10] - 为300万边缘脱贫户提供5000亿元防贫保障,覆盖7省区17地市医疗救助 [10] - 重点帮扶县保险保额达7100亿元,惠及65万户次 [10]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充分发挥农险优势 中华保险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新华网·2025-08-12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