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券商勤练“内功” 护航优质企业登陆创业板
新华网·2025-08-12 14:19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成果 - 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两年 成为A股IPO申报最活跃和资本工具使用最踊跃板块之一[1] - 注册制下已上市355家企业 保荐数量前五券商合计占比33.8%[2] - 头部券商保荐数量领先:中信证券31家 中信建投30家 民生证券20家 华泰证券20家 海通证券19家[2] 投行业务转型趋势 - 投行从通道型转向价值发现型 聚焦价值发现/估值定价/研究分析/服务销售能力[2][3] - 招商证券保荐项目覆盖生物医疗/TMT/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3] - 安信证券提出"投资+投行"商业模式 需加强跨业务线协同与产业研究深度[3] 上市审核效率提升 - 企业从受理到上市委审议平均用时186天 审核端平均仅54个自然日[7] - 典型案例:华大九天审核73天 大族数控审核105天 冠龙节能从申报到上市不足10个月[7] - 审核提速归因于企业质地优良 中介执业质量提升及前期规范基础[7] 监管质量把控措施 - 深交所实施四重把关:创业板定位/信息披露质量/现场督导/日常审核处罚[4] - 首单"资格罚"落地:对2名保荐代表人采取6个月不接受申请文件的处分[4] - 广发证券提出筑牢"三道防线":客户风险评估+内控部门制衡+提升信披质量[5][6] 板块定位与行业影响 - 创业板聚焦"三创"(创新/创造/创意)企业 严格筛选研发投入与成长性[4] - 投行需承担第一辅导员/质检员/推销员/持续督导员四重角色[1] - 平安证券强调从"荐"的思维转向关注企业长期投资价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