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资本补充规模与结构 -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达5543亿元 同比增长98.8% [1] - 8月单月二级资本债发行规模达1444亿元 [1] - 大型商业银行是发行主力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三家累计发行2500亿元 [2] - 中小银行通过"小步快跑"方式加入发债队伍 单笔金额多为数亿元 [1][2] 银行资本补充工具多元化 - 银行运用配股、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多工具进行外源资本补充 [2] - 建设银行完成300亿元永续债发行 总额度1200亿元计划全部完成 [2] - 民生银行获批发行不超过30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 光大银行完成450亿元二级资本债发行 [2] - 中小银行通过利润转增和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等方式进行内源性资本补充 8月以来超20家农商行实施利润转增注册资本 [4] 中小银行专项债创新应用 - 甘肃省发行300亿元10年期专项债 补充11家中小金融机构资本 首次涵盖省联社 [3] - 辽宁金融控股集团将35亿元专项债资金以增资入股方式投入鞍山银行 [4] - 大连市政府发行50亿元专项债用于补充大连农商行资本金 [4] - 今年中小银行专项债总额度达3200亿元 上半年已分配1030亿元额度至辽宁、甘肃、河南、大连 [3] 资本补充需求与挑战 - 2022年至2024年银行资本工具及TLAC债净发行需求约2.9万亿元 年均0.97万亿元 [6] - 另有数千亿元通过可转债、定增、配股、IPO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需求 [6] - 中小银行因资质和市场接受度限制 资本补充渠道相对不足 [6] - 信贷投放维持高强度导致资本消耗加大 [2] 资产质量状况 - 中小银行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不良贷款率稳中有降 [5] - 资产质量受当地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及银行风控水平多重影响 [5]
银行“补血”热情升温 更多渠道加速打通
新华网·2025-08-12 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