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货币政策与金融支持 -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 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1] - 货币政策工具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 增强前瞻性精准性自主性 稳定宏观经济大盘[1] 金融机构信贷投放 - 工商银行2021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12万亿元 同比多增2433亿元 增量创同期新高[2] - 工商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 较上年增加3197亿元 高新技术领域贷款余额突破1万亿元[2] - 交通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16%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增长90.90% 普惠小微贷款增长49.23%[2] - 邮储银行公司贷款余额2.25万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3.96%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42.72%[2] - 邮储银行服务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000家 民营企业贷款新发放占比提高4.70个百分点[2]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邮储银行在零售信贷领域加大三农涉农和普惠小微贷款投放 同时增加信用卡和消费贷投放[3] - 交通银行在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30%[6] - 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6.2万亿元 新增9130亿元 增速17.2% 余额占全行贷款比例达36%[7] - 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3722.94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32.52% 增速超上年度的30.20%[7] 风险防范与化解 - 中国信达累计收购金融不良资产本息7400多亿元 公开批量转让市场份额超30%[4] - 中国信达累计开展市场化债转股业务260亿元 将业务拓展向各类企业[4] - 中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有23家保险公司加入 保障境外项目总规模超160亿元[4] - 上海证券交易所免收上市公司2022年上市初费和年费 减免数据中心专线及机柜费[5] 战略项目投资与服务 - 中国人寿服务雄安新区投资存量规模近280亿元 为安置房提供风险保障超200亿元[7] - 中国人寿累计为雄安新区企事业单位工程险项目提供风险保障近800亿元[7] - 中信证券联合推出中债中信证券ESG优选信用债指数 并推出挂钩该指数的收益凭证产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