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为非洲绿色发展提供新示范(新时代中非合作)——探访毛里塔尼亚中非绿色技术公园
人民日报·2025-08-13 06:00

中非绿色技术公园项目概况 - 项目位于毛里塔尼亚首都努瓦克肖特以东约1.5小时车程的荒漠地带,占地4公顷,涵盖防沙阻沙区、经济果林区、蔬菜种植区、牧草区及家禽养殖区 [1][3] -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是中国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非洲绿色长城重点区域沙漠化防治实用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的具体实践 [3] - 已成功固定100公顷沙地,其中4公顷经中国固沙技术治理转变为可持续利用的绿洲 [3] 技术应用与成果 - 采用光伏扬水系统(光伏板驱动水泵)和智能灌溉系统,结合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测量土壤水分、温度并通过互联网传输数据)实现精准灌溉 [3] - 2023年园区产出900公斤蔬菜水果,免费供应周边15个村庄约6000名村民 [2] - 在20亩试验区域通过飞播技术种植阿拉伯金合欢等植物,综合成活率达40%以上 [5] 合作模式与人才培养 - 形成"科研机构+优势企业+示范基地"三元协同机制:科研机构负责技术研发,企业提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验证推广技术 [4] - 已为45名当地技术人员完成绿化技术培训,直接创造120个就业岗位 [4] - 中碳森林资源公司引入"树种球"技术(直径3-5厘米的肥料水分包裹体),提升荒漠树种存活率 [5] 未来规划与区域影响 - 2024年12月签署共建1万公顷碳汇林谅解备忘录,计划复制中非绿色技术公园经验 [5] - 项目作为"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横跨11国、宽15公里、长7000公里的防护带)的示范案例,推动中国治沙技术与非洲需求结合 [2][5] - 毛里塔尼亚政府计划将项目经验推广至全国,并纳入中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合作框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