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手段保护遗鸥,“希望3991能带着‘孩子’归来”
人民日报·2025-08-13 13:01
核心观点 - 天津成功救治并放飞一只编号3991的受伤遗鸥 该鸟类佩戴卫星追踪器后已迁徙至河北康保县繁殖地 科技手段助力遗鸥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2][3] 遗鸥生态保护 - 遗鸥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易危级物种 天津沿海滩涂湿地是其重要越冬地 每年春季迁徙前大量聚集 [1] - 天津大神堂海滩发现受伤遗鸥3991 左翼和脚爪受重伤 经科研团队救治后恢复健康并满足放飞条件 [1] - 遗鸥种群在天津分布范围扩大 覆盖大神堂沿海 中心渔港 遗鸥公园等区域 每年越冬数量超过10000只 [2] 科技应用与监测 - 科研团队为40只遗鸥佩戴背负式卫星追踪器 该装置为拇指大小太阳能设备 不影响鸟类活动 [1][2] - 追踪器每60分钟回传一次数据 提供迁徙轨迹 停歇地活动范围等关键信息 助力研究种群迁徙规律 [2][3] - 通过卫星地图光点波动发现高沙岭区域遗鸥受工程噪声惊扰 相关部门协调施工单位调整计划保障春季迁徙 [2] 迁徙与繁殖 - 遗鸥3991放飞后向西北飞行 3天后抵达河北张家口康保县康巴诺尔湖 该区域为重要繁殖地 [2] - 卫星信号波动稳定显示3991可能已找到伴侣并停留繁殖 科研人员期待其秋季带领后代返回天津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