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核心特点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中央层面首次实施针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的"双贴息"政策,补贴方式更精准,支持个人消费贷款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及服务业经营主体改善经营[5] - 两项政策协同发力,按1%贴息比例测算,1元贴息资金可带动100元贷款资金流向消费领域[6] - 政策覆盖居民衣食住行日常消费及大额支出领域,服务业涵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大领域[7][8][13] - 贴息流程高效,资金测算、申请、拨付由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负责,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9] 商业银行响应与实施 - 工商银行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2] - 农业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2] - 中国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开展财政贴息工作[2] - 建设银行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3] - 交通银行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实施贴息[3] - 邮储银行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落地[3] - 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按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动政策实施[3]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政策实施期为今年9月开始的一年时间,覆盖日常生活小额消费、买车装修等大额商品消费及旅游生育等服务消费[12] - 每人单笔消费最高享受贴息500元,多笔消费可叠加享受[12]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贴息,同一机构最高贴息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同一机构最高贴息3000元[12] - 借款人需授权经办机构识别贷款账户交易信息用于贴息测算[10] - 政策仅支持合理借贷和真实消费行为,非消费领域用途或套利行为不予支持[1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细则 - 政策聚焦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2025年3月16日到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并收到资金的主体可享受最长1年贴息[13] - 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13] - 贷款资金需合规用于拓展空间、优化布局、提升硬件、增加业态、人员培训、产品研发等经营活动,禁止用于投资理财和套利[13] 政策延续与评估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扩大支持范围和调整贷款经办范围[11]
利好!六大行,集体官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