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卡退费退息调查:骗局还是维权良机?
经济观察网·2025-08-13 15:26

信用卡持卡人退费诉求与现象 - 社交媒体上信用卡退费“成功案例”增多,7月以来相关话题笔记有90多篇,比6月的40多篇明显增加 [1] - 持卡人因资金周转困难仅支付最低还款额,导致罚息累积,例如透支取现3.6万元产生高达2.3万元罚息 [1] - 银行对持卡人诉求的回应存在差异,有案例显示银行提出减免2000元息费或延期2期还款,但最终也可能无法批准 [1] 中介服务模式与运作 - 中介机构分为宣称“债务委托公司”“合伙人公司”的机构以及以个人身份接单的中介,声称能帮忙退还多种费用 [2] - 中介展示成功案例,例如帮助一位客户退还三家银行信用卡息费共计5452元 [2] - 除代退服务外,中介还售卖话术,一套话术学习费为59元,包含退息客服沟通步骤、多家银行实战话术音频等 [3] - 代退服务收费为退后利息的20%至50%,持卡人需提供姓名、信用卡卡号后4位、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 [6] 中介资质与潜在风险 - 多数中介公司实际运营主体并非具备律师执业资质的律师事务所,而是普通咨询公司或债务委托公司 [7] - 有中介公司展示的营业执照显示公司名为某某教育公司,2023年成立,经营范围涵盖教育咨询服务等,但声称用此执照开展退费业务 [7] - 中介抛出承诺吸引客户,称时间没有超过2年就能退,且近几个月没有退过则几乎100%成功 [8] 银行与监管层面回应 - 银行方面表示没有乱收费情况,有股份行称若客户在2023年10月12日之后有在还款日后3天内全额还款到账产生了费用,可申请返还 [9] - 监管层面已展开专项整治,例如2025年7月新疆金融监管局等14部门联合发布通告,直指非法中介以退息退费为噱头收取高额手续费等问题 [9] - 信用卡退费存在合法与不合法两种情况,按照个人真实情况与银行协商是合法行为,编造事实则涉及“黑灰产”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