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 战斗至最后一刻 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
央视网·2025-08-13 16:26

战役背景与战略意义 - 战役发生于1938年1月至5月,是中日双方围绕徐州展开的大规模战役,关乎整个抗战局势走向[1][3] - 日军战略目标为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和华中占领区,进而全面吞并中国,占领徐州后可沿陇海铁路西进直取武汉[3] - 会战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提升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1] 关键战斗进程:南线与北线 - 南线中国军队利用淮河、池河等天然地形成功将日军拦截在淮河一线,粉碎其南北会合企图[5] - 北线滕县战斗中,川军3000多名官兵浴血奋战四昼夜,师长王铭章殉国,为台儿庄防线部署赢得宝贵时间[5] 台儿庄战役详情 - 台儿庄作为徐州北面关键门户,中国守军装备简陋,主要依靠大刀与日军进行惨烈巷战[7] -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毙伤日军1万多人,取得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9] - 古城墙壁上弹孔密集处每平米有90多个弹孔,见证了战斗的激烈程度[9] 战役结果与影响 - 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共毙伤日军2万多人,其中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首次重大胜利[1][9][11] - 台儿庄大捷沉重打击了日军速亡中国的战略企图,极大提振了全国抗日信心[1] - 为保存有生力量,中国军队在完成战略阻击后主动撤离徐州,云南第六十军为掩护撤离血战27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