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淘沙取金”,全链条培育颠覆性技术
新京报·2025-08-13 17:06
技术突破 - 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仅重2.2克且尺寸如指甲盖 可实现自由运动小鼠大脑全皮层及海马体神经元实时成像[2] - 该设备突破传统台式双光子显微镜无法动态成像及微型单光子显微镜无法深层成像的限制 曾搭载天舟五号进入空间站开展在轨实验[2] - 技术服务60余家国际一流科研院所 产出20余项一流研究成果 包括全球首台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2] 创新机制 - 中心通过"全球分布式1+5架构"每年发掘约5000个颠覆性技术项目 与国际前沿时差控制在半年内[4] - 采用七维度过滤式论证体系(需求强烈/技术颠覆/生产可行等)筛选项目 聚焦"基因强、条件优、价值高"的潜力技术[5] - 形成"项目团队主导+中心人员支撑"联合攻关模式 例如向多光子显微镜项目派驻十余名研发人员[7] 资金支持 - 按项目阶段提供分级资助:极早期"播种"项目每期30-50万元 早期"育种"项目100-200万元 中期"育苗"及近期"育材"项目500-1000万元[7] - 采用国家+地方+企业多元支持体系 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的滚动资助机制[7] 成果转化 - 累计培育180余家科技企业 其中约40%(约72家)为京津冀外区域在京津冀的延伸布局[1][8] - 已产生50项全球首创或领先成果 当前储备库拥有400多个高潜力颠覆性项目[8] - 组建5个专业创新中心及9个产业创新中心 每年实施约100项重大颠覆性潜力项目[8] 人才培育 - 中心配备约100名专职技术经理团队 提供从项目发现到转化应用的全周期服务[4] - 通过研究生培养计划累计培养400名专业人才 深度参与技术研发与产业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