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政策要点 - 两项贴息政策正式实施 包括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 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承担90%贴息资金 政策实施期1年 [1] - 贴息政策为中央层面首次实施 可视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国补" 通过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发力 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 撬动金融资源流向消费领域 [8] 政策覆盖范围与条件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支持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的真实消费行为 包括日常生活消费 商品消费及旅游 养老 生育 教培 医疗等服务消费 [4]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大消费领域 贷款合同签订时间为2024年3月16日至年底 [5]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设置分层补贴机制: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按实际金额贴息 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 每人单笔最高贴息500元 多笔可叠加 [4] - 在同一家贷款机构 小额消费贴息最高1000元 大额消费加小额消费贴息最高3000元 [4] 经办机构与实施机制 - 个人消费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 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微众银行 蚂蚁消金 招联消金 兴业消金 中银消金) [8] - 选择全国性金融机构因其具备健全信息系统 能精准识别消费账户直达商户的交易信息 确保贴息资金用于真实消费 [9] - 贴息申请流程由经办机构负责 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 仅需授权机构识别交易信息 [6]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贴息资金由银行直接返还或抵扣利息 个人消费贴息在收取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承担部分 [6] 政策协同与效果 - 贴息政策与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形成协同效应 产生"1+1>2"的政策效果 [12] - 1%的贴息比例可撬动100倍贷款资金 1元贴息资金可能带动100元贷款用于消费或服务业供给 [8] - 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市场化自主确定 贴息部分由财政直接补贴 兼顾金融支持可持续性 [12] 监管与风控措施 - 金融监管总局将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监管 配合财政部门核查贴息资金申请 拨付和清算情况 [10] - 要求经办银行动态跟踪贷款流向 加强资金用途管控 确保资金用于合规经营活动 [10] - 严格禁止贷款资金用于投资理财 套利活动及非消费领域 [2] 行业影响与数据支撑 - 2020-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6% 2024年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达46.1% 对消费增长贡献率达63% [7] - 政策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向发力 重点改善消费基础设施 提升服务供给能力 [2][7] - 商务部将督促省级部门审核银行报送材料 并通过实地走访 行业座谈优化贴息流程 [7] 政策延续性与调整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 研究延长期限 扩大支持范围或调整经办机构范围 [9] - 主管部门强调对小微企业发挥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 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 快速便捷 利率适宜" [11]
“双贴息”政策落地!多部门详解申请条件、资金监管等
证券时报网·2025-08-13 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