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取逾5万不查资金来源用途 反洗钱如何“动态平衡”
经济观察网·2025-08-13 21:12
核心监管调整 - 删除商业银行对自然人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核实身份和登记资金用途的规定 [2] - 新增禁止对高风险场景采取简化尽职调查措施的条款 [3] - 要求对国际组织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关系人采取强化风险管理措施 [3] - 建立高风险国家地区名单响应机制 要求对相关客户交易采取强化尽职调查 [3] 金融机构操作变化 - 银行柜台不再强制询问大额现金存取资金来源用途 [8] - 对现金汇款 现钞兑换 票据支付等单次超5万元或1万美元业务需留存客户身份信息 [8] -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可疑交易识别机制 [12] - 重新审查高风险国家地区代理行的反洗钱合规能力 [12] 国际标准接轨 - 对接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高风险国家地区名单 [11] - 2019年FATF评估指出中国需提高反洗钱处罚力度和受益所有权透明度 [11] - 为迎接2023年底FATF第五轮评估完善监管体系 [13] - 推动反洗钱监管向"风险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型 [10][13] 隐私保护与效率平衡 - 新规确立客户尽职调查"风险为本"原则 避免一刀切 [7] - 2025年实施的新反洗钱法增加个人隐私保护条款 [7] - 监管目标兼顾正常金融活动资金使用与反洗钱效能提升 [4]